十年前,如果提到韓國貨,一般人都有『便宜次級品』的印象。不過這幾年韓國生產製造的貨品品質跟設計已經有長足的進步,在全球市場佔有率節節升高,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日前Interbrand公布的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中可略見端倪。
2005年度的全球百大品牌(Best Global Brands 2005)中,現代汽車(Hyundai)跟樂金家電(LG)都是首次入圍,三星(Samsung)品牌價值則是大幅成長19%,達到將近150億美元,站上全球第20大品牌的位置。Business Week特別提出,這幾年或許沒有其他品牌在發掘品牌潛力的努力上能夠超越三星。
三星可以說是以代工起家,早期的產品有很多是幫其他品牌代工製造。自有品牌產品雖然一直都有生產,但是並沒有特別的行銷策略;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強力主打自家產品。2001年,他們注意到了很好的契機,那就是新一代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抬頭。三星北美地區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負責人Peter Weedfald表示,『我們希望做到讓消費者每週七天、每天24小時都能看到我們的商標』。因此他們決定強力主打手機以及數位電視兩項產品。手機是一般人片刻不離身的電子產品,甚至被年輕人當作流行的象徵;而電視機則是通常會放在家中客廳中央,是全家最顯眼的電器用品。三星認為這兩種產品只要品質跟口碑作起來,必然可以把品牌深植到消費者心裡。
除此之外,三星也注意到廣告行銷策略的重要性,開始加入贊助電影的行列。目前正在上映的The Fantastic Four(驚奇四超人)就是由三星所贊助,他們可以藉此取得使用該電影影像作為廣告內容的權利,也可以加深觀眾對三星品牌的印象。廣告時段跟預算也很重要,因此在北美地區三星的電視廣告播放只有集中在六個月左右。因為他們認為廣告要打在銷售高峰期效果才會更好,其餘月份預算就少了非常多,這樣同時也兼顧了成本。
有好的行銷也必須要有好的產品才能維持住消費者的口碑,因此產品設計十分重要,從蘋果電腦的iPOD就可以看出端倪。三星在近年來大量增加產品設計的人才,五年內增加了三倍到達400人之多。『簡單易用』與『一致性』是三星的設計理念,其中最特別的,就是三星堅持他們的所有產品啟動時所發出的聲音全都一樣,甚至連電視廣告都會用到同樣的這個聲音。負責三星全球行銷策略的Gregory Lee說,『我們想要讓三星的所有產品,都能讓消費者聽到一樣的聲音、看到一致的外觀以及有同樣的感覺。』這種產品一致性的感覺,正是建立消費者品牌聯想的重要策略。
這些策略現在證實是成功的,在過去五年以來,三星的品牌價值成長了186%,在去年排行也首度超越日本的新力Sony,成為目前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品牌的龍頭。今年品牌價值更是大幅領先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商,如第二名的Sony(107億美元),第三名的任天堂(約65億美元)以及第四名的飛利普(約59億美元)。
三星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在全球製造業邁向微利化的時代,只有創造品牌價值,爭取消費者的認同,才能掌握市場,創造更大的獲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