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23, 2005

Interbrand 2005年全球百大品牌排行出爐

  Interbrand與Business Week於 7月27日正式發表2005年全球品牌價值排行(Best Global Brands 2005)。這項全球品牌價值年度排行已經是第五年了,每年都受到媒體以及企業的高度重視。經營生意不容易,但是經營品牌卻更不容易,如何能在全球消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已經成為國際企業十分重視的課題。

  今年的排行仍然由可口可樂(Coca-Cola)蟬聯冠軍,其品牌價值為675億美元;其次是微軟Microsoft(599億美元)以及IBM(534億美元)。在前十大品牌中,美國品牌就佔了八項,非美國品牌只有芬蘭的諾基亞(Nokia,第六名)和日本的豐田汽車(Toyota,第九名)進入前十大。事實上在百大排行榜中美國品牌就佔了53%,而亞洲的品牌只有日本跟南韓榜上有名,合計佔了10%。

  品牌價值整體來說是有所成長的,排名居末的第100大品牌海尼根(Heineken)也有23.5億美元的價值,而前三十大品牌都有超過百億美元的身價。和去年相較,有些品牌的價值有相當的進步,如eBay(+21%)、HSBC(+20%)、Samsung(+19%)、Apple(+16%)等等,當然也有價值大幅縮水的品牌如Sony(-16%)。根據Business Week的分析,認為品牌價值的成長和該企業的行銷策略有相當的關係。

  部分企業已經體認到,傳統廣告的效果已經不如以往,因此如可口可樂和麥當勞等公司已經開始逐年削減傳統廣告的預算。過去四年內,麥當勞就將電視廣告的預算由年度行銷預算的80%逐年減少到今年的50%,而減少的經費大部分都移到網路廣告去了。

  這些品牌價值大幅成長的企業都有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全球都用統一的品牌。以往為了打入新的區域市場,企業會使用不同的品牌,例如全美市佔率最高的洗衣粉品牌Tide,到了歐洲就改名字叫Ariel。不過現在資訊發達,網路上可以輕易找到全球的資訊,因此單一品牌的好處逐漸浮現,那就是擁有更高的辨識度以及全球統一的行銷策略。

  廣告的重點也從以往的產品介紹逐漸轉向品牌形象的強化,而且置入式行銷和活動贊助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Toyota就花了1600萬美元,贊助NBC的實境節目The Contender(台灣由AXN播映,節目中文名稱為『鐵拳新人王』),節目內容是實際記錄16位拳擊手的真實生活,共同競爭爭取最後的榮耀--賭城凱薩宮的冠軍賽以及冠軍獎品一百萬美元和一台Toyota Truck。當然節目中免不了一直提到Toyota的品牌,無形之中就加強了觀眾對豐田汽車的印象。

  網路事業的崛起也在這次的排名中得窺一二,例如首次入榜便站上第三十八名的Google(品牌價值約85億美元)、品牌價值大幅提昇的eBay(第55名,約57億美元)和Yahoo!(第58名,約53億美元)。由於網路事業的特性,網路服務商不需要做產品特性的廣告,只需要強化自己品牌,而且由於這些網路服務商在各自的領域中已經取得龍頭地位,可以輕易的在自己的網站為自己的品牌發聲,因此其品牌知名度和價值得以快速攀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