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06, 2007

利潤驟降,英特爾裁員

文/張景翔

  電腦晶片業巨頭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日前宣佈,將裁員10,500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10%,以期能節省成本。

  市場上一直瀰漫著期待英特爾削減成本的氣氛。英特爾利潤下降主要還是和市場上的競爭有關。英特爾和美商超微(AMD)的激烈競爭從1990年代開始就從不間斷,其間雖有其他廠商陸續投入電腦CPU晶片市場,但在功能、創新的速度等方面及不上這兩家公司,因此紛紛退出市場。英特爾仍在市場上有著領先的市佔率,不過這三年來在桌上型電腦的市場上卻受到AMD的嚴酷挑戰,市佔率逐年下滑。

  即使在桌上型市場的佔有率下降,但在伺服器和筆記型電腦的市場上,英特爾仍然佔有明顯的優勢。為何利潤還是逐年下降?主要是因為英特爾所發起的價格戰所致。美商超微進入市場時間比英特爾晚,因此主要是採「效能相近的CPU,定價比英特爾便宜兩成」的價格策略。原本因為英特爾技術領先,在晶片組的耗電量和散熱方面比美商超微來的好,因此無懼於超微的價格策略。

  但這三年來超微的技術有了很大的創新,CPU的耗電量和散熱有著顯著的進步,英特爾的優勢不再,市佔率逐漸下滑。因此英特爾發動價格戰,每季都會推出新一代產品,並將原有產品做一次大降價的動作,逼的對手不得不跟著快速研發、壓低價格以維持競爭力。雙方的利潤因此大幅下降。

  原本英特爾的如意算盤是,如果超微維持「低兩成」的價格策略,那麼價格戰將使超微的產品價格低過成本價,超微勢必調整價格策略,英特爾就有機會扳回一成。但沒想到超微有效的維持了低成本和高產品良率,過了三年仍然屹立不搖。反倒是持續擴張的英特爾自己陷入了成本魔咒,今年第二季的財務報表顯示單季的淨利潤下降了57%。

  檢討公司的人力結構後,英特爾發現管理階層經理人數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員工總數的增長速度,這將會降低公司的決策速度,因此決定在第三季前先裁減 1,000個管理職位。另外,英特爾還有一些不賺錢的子公司,例如在網路泡沫時期收購的通訊公司和晶片公司。從今年四月開始,英特爾陸續出售這些子公司或是裁員,預計這項行動將會持續到2007年。

  雖然今年裁員的遣散費成本將高達2億美元,不過預計到明年將因此節省30億美元。市場上也認為這項裁員節省成本行動可以健全英特爾的成本和人力結構,同時也意味著英特爾對代工的依賴度將可能增加。

原文發表於華文企管網,2006-09-12

Blu-ray上場,新世代光碟規格戰開打

文/張景翔

  Sony於日前宣佈,將在今年10月正式在美國地區推出藍光(Blu-ray)數位影音光碟機,日本地區則將在今年底前推出。比起競爭對手東芝(Toshiba)的HD-DVD規格數位影音光碟機的正式發售日期要晚了半年,新世代的光碟規格大戰終於正式浮上檯面。

  新世代的光碟規格主要有兩大陣營,HD-DVD以及藍光Blu-ray。HD-DVD陣營的主要支持者為東芝、NEC、微軟、英特爾以及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和派拉蒙等廠商;藍光Blu-ray的支持者則為新力、松下、三星、蘋果電腦、戴爾、米高梅、迪士尼和二十世紀福斯等公司。兩者其實均以藍光雷射做為新一代光碟的讀寫技術,差別在於所使用的雷射頻率、光碟片的染料塗佈技術,以及資料儲存規格等技術細節。

  就儲存容量來看,HD-DVD目前單層容量15G,雙層容量30G,目前正在研發多層的技術;而Blu-ray的單層容量為25G,雙層容量50G,並且已經發展出四層的技術,容量可達100G。如果光就容量來看,Blu-ray比較佔優勢。不過HD-DVD陣營有微軟等資訊龍頭支持,而且也更早正式推出(雖然三星電子六月就已經推出Blu-ray光碟機),在資訊市場上應該是比較有利的。

  但是就新世代的光碟最主要的應用層面--高解析度影音影片來看,擁有較多電影製片公司支持的Blu-ray陣營在內容上是佔上風的。兩大陣營的技術並不相容,極有可能演變成像是1980年代的錄音機規格戰,或是1990年代的錄影帶VHS、Beta規格戰,終究只有一方會存活下來。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想要享受到超高品質的電影,目前兩種規格都難以取捨,畢竟電影公司只會推出自己陣營的光碟片,一般人恐怕很難只看某幾家廠商的電影。HD-DVD預計在今年底可以在美國推出150~250部的影片,Blu-ray則預計推出75部影片。

  值得注意的是,Sony延宕已久的次世代遊樂器PS3使用的正是Blu-ray藍光光碟機,隨著Sony正式量產影音藍光光碟,PS3可望也在近月內正式推出,而擁有強大競爭力的次世代主機似乎也是Blu-ray陣營的一大利多。

原文發表於華文企管網,2006-08-31

全球零售業龍頭不敵韓國本土業者

文/張景翔

  全球零售業巨頭在國際間競爭激烈,在不同的國家互有消長。不過到了韓國,似乎全都施展不開。沃爾瑪(Wal-Mart)的16家門市已在上半年被韓國本土的E-Mart以8.7億美元收購,而家樂福(Carrefour)的32家店面也被當地的服裝零售業者E.Land Group以18.6億美元收購。

  沃爾瑪和家樂福先後撤出韓國市場一事表明,美國式和法國式的零售方式並不是全球都通用的。在這些國際級零售巨頭的激烈競爭下,韓國本土業者仍能殺出重圍,最後反過來購併國際業者,顯示韓國不光是製造業起飛,連服務業方面也同樣具有競爭實力。

  仔細比較韓國E-Mart和Wal-Mart零售點的差別,不難發現,E-Mart成功抓住了韓國人的喜好。韓國人性喜熱鬧,購物時喜歡像露天市場那樣的節日氣氛,而不是像倉儲式的購物環境。因此店內布置相當的明亮,而物品架也比較矮,幾乎不會放置國內大賣場常見的那種高層置物架,消費者不需要小梯子的協助就可以輕鬆購物。

  而店內時常有銷售員大聲叫賣,或者是用擴音器大聲喊出「限時特賣」,這在歐美國家的大賣場不太容易見到,但韓國跟台灣的賣場倒是常常出現。台灣的零售大賣場似乎很早就學到要適應本土的購物習慣。但韓國沃爾瑪和家樂福卻只是將本國的經驗原封不動搬到韓國,最終不受消費者青睞。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取得成本。E-Mart起步比Wal-mart和家樂福來得早,早在韓國經濟起飛之前就已在大都市的重要地段以較低廉的價格取得土地。因此雖然後來Wal-Mart和家樂福大舉進攻韓國市場,卻在經營成本上輸了一截。事實上這兩家全球零售業巨頭在韓國市場是連年虧損,直到今年仍然無法達到損益兩平的目標。

  在全球化競爭的環境下,如何結合其他企業展現的優點,並且融入本土的特色,讓消費者有不一樣的體驗,將是成功的關鍵。

原文發表於華文企管網,2006-08-21

華碩技嘉合作力抗鴻海

  稍早市場一直有傳聞鴻海集團有意購併技嘉,擠下華碩主機板龍頭的寶座。不過日前結果揭曉,華碩與技嘉共同宣佈將合資設立新的公司,共同經營品牌主機板業務。技嘉所屬的Gigabyte品牌主機板和顯示卡將納入新的公司,華碩主要是以股東身份加入經營,但經營團隊仍將以原來技嘉的團隊為主。

  這個合作案在市場引發熱烈討論,除了兩大品牌主機板合計在全球通路市場市佔率達七成之外,其實業界最感到懷疑的是這項合作案看不出綜效在哪裡。一般認為,這項合作案有力抗鴻海的味道,尤其在OEM市場上鴻海快速的成長,已經成為市場上僅次於華碩的第二大廠了,兩家業者合作將可以避免技嘉被鴻海吃掉,又可以穩坐全球市場龍頭寶座。

  但,站在華碩的立場,技嘉品牌恐怕仍然會有侵蝕華碩自有品牌主機板市佔率的疑慮。畢竟兩家主機板的品牌形象跟定位相近,市場上評價也都差不多。對技嘉而言,雖然新公司可以得到華碩的資金來共同營運,避免被鴻海併吞,但技嘉原來的公司獲利以主機板為最大宗,佔全公司營收比達六成,若將主機板業務切割出去,對技嘉原公司的獲利率將造成很大的影響。

  針對兩家公司的合資案,外資法人和分析師普遍認為,站在穩定主機板產業秩序的角度來觀察,兩家公司的合作有助於穩定市場秩序。過去兩季主機板產業出現嚴重的價殺情況,已經影響各大廠的獲利率。以華碩和技嘉市佔率和影響力來看,雙方停止價殺將有助於穩定市場價格。

  對華碩來說,其實是相對有利的,不僅可以將Gigabyte品牌納入旗下,還可穩定市佔率,甩開鴻海威脅;而出資四十億元跟華碩現有的現金部位來比較也屬合理。華碩也認為,ASUS品牌和Gigabyte品牌並不會互相衝突,反倒可以創造多品牌經營的好處。對技嘉來說,除了未來可以藉由集體議價、通路整合來壓低生產成本外,新公司的主控權仍然操在自己手裡,未來將可以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原文發表於2006-08-11發表於華文企管網

休假的文化差異

  七八月份是旅遊的高峰期,不過如果你到法國去旅遊,可能會發現許多的商店都關門了,感覺整個國家大半的人似乎都休假去了。

  這種休長時間年假去度假的現象在歐洲很普遍。儘管美國與西歐有相當的生產力,生活水平也不相上下,但美國人的年假大約只有歐洲人的一半,亞洲國家則更短,而且較少會連續休十天以上的長假;即便休假,往往仍和辦公室保持聯絡,也會收發公司的Email。歐洲人則常常休假三週以上,期間完全不碰公事,充分享受假期。

  這種休假文化上的差異有很多種說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d Prescott教授認為,稅賦是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因素。歐洲國家的邊際稅率遠高於美國和亞洲國家,這就表示,大部分的收入得交給政府,因此普遍失去了加時工作的動力,通常只要收入能供他們生活休閒就夠了。

  華頓商學院的人力資源中心主任Peter Cappelli教授卻不這麼想,他認為工會化的程度才是歐洲人的工作時數和休假遠高於美國人的原因。大部分歐洲國家的工會都更為強勢,在政界和商界的影響力也遠較美國或是亞洲國家來的深遠,因此能夠向雇主爭取更多的權益。相對來說,美國和亞洲國家的勞動法規和政策往往對雇主較為有利。

  不過,既使工會可以爭取更多的權益,還是不能解釋為什麼歐洲人會選擇悠閒的長假而不是可以常常休息的短假。華頓商學院的Mauro Guillen教授認為,歐洲人的自我價值往往和擁有名車華廈沒什麼關係,而是在於能否享受精彩的假期。尋找樂趣的能力是歐洲社會普遍的成功標誌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歐洲人懂得享受生活,但較高的失業率卻也可能是因為較佳的勞工福利所致。較多的帶薪休假、較佳的工資水平和保險退休金制度,意味著生產、營運成本的增加,可能會使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採取較為緊縮的政策,使得職缺較少。而可能也正是因為生活大於工作的觀念,讓歐洲的工作流動比美國和亞洲地區來的低。以德國為例,原西德部分的工作機會較原東德地區為多,但東德地區人們卻很少真的到西部去找工作,他們寧願失業一段時間來等待居住地區的工作機會。

本文於2006-08-09發佈於華文企管網

搭電梯沒事做?看看廣告吧

文/張景翔

  隨著月初國際媒體機構路透(Reuters)以1,830萬元的價格搶得台北101的電子看板架設權利,辦公大樓的公共媒體傳播效益開始引人注目。路透將在台北101大樓的六個樓層架設十個螢幕,光是一、二樓的大螢幕就有63吋。主要是提供路透的即時新聞、財經消息、國際股市行情等等。

  能夠持續有效的曝光,並且吸引人注意,才是好的廣告媒介。你在等電梯、搭乘電梯時,是不是不曉得目光要放在哪裡呢?電梯前和電梯內的小液晶螢幕媒體十分能吸引搭乘者的注意,這兩年如雨後春筍般地開始出現。

  目前國內的電梯媒體業者主要有頻順媒體、分眾傳媒以及神坊資訊等三家。根據營建署的統計,全台登記為商業辦公的大樓約有2,000餘棟,不過媒體業者認為適合安裝電梯媒體的只有1,000棟左右。根據業者估計,商機全盛時應該有新台幣10億元以上的廣告營收,市場潛力十足。

  電梯媒體的模式一般都是業者向大樓的管理委員會承租電梯,按照大樓的屋齡、人潮多寡來決定租金。對業者和大樓管理委員會來說算是一種雙贏的模式,業者可以增加廣告播出的點,進而增加廣告效益;大樓管委會可以有額外收入,而大樓內的上班族等待電梯時也不至於無聊,大樓內的公司行號多半也可以有優惠的跑馬燈廣告權利。對老舊大樓來說,還可以給來訪的客戶有全新的感覺,就和外牆重新拉皮、機電更新一樣,對大樓租金有正面的影響。

  目前電梯媒體的廣告效益還難以評估,雖然電梯搭乘者轉頭看電梯內液晶螢幕的比例很高,但因為搭乘電梯的時間很短,若廣告時間太長,也難以留下印象。不過若是該媒體在商業大樓架設的比例夠高,等於同時宣傳的點就會更多,廣告效力將會遠超過一般的大樓外牆平面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