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發達,造就了Google和Yahoo!等搜尋網站的崛起,也讓一般人越來越依賴網路搜尋資訊。只要上搜尋網站,輸入你想找的東西,馬上就會有成千上百條項目供你查詢,這也使得資訊越來越流通以及透明化。不過,搜尋引擎提供的查詢結果,往往十分龐大複雜,有時候看了上百筆網頁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網路百科全書雖然也是另一項選擇,不過內容仍以名詞解釋為主,一些生活常識、法律或者比較特殊的問題就不容易找到想要的解答了。因此,如何將『資訊』轉化為『知識』,將會是網路服務下一個關鍵應用。
目前台灣地區有提供中文知識搜尋服務的,就是Yahoo!奇摩去年12月推出的『Yahoo!奇摩知識+』。內容主要的來源是網友自動自發的提問與回答,等於是提供知識的交流園地。知識的內容包羅萬象,舉凡電腦網路、生活資訊、休閒嗜好、商業金融、法律顧問等等。所有網友都可以在這裡搜尋問題,如果找不到自己要的知識,還可以自行發問。
既然是網友自動自發的提供知識,那麼就要有相關管理規範,來避免隨便發問的人,以及胡亂回答的答案。因此Yahoo!奇摩知識+只能由會員發問以及回答,並且加上『點數』、『等級』等機制,要發問的會員是有限制發問次數的,而且發問要扣點數;回答問題則是可以取得點數,但是必須由發問者看過回答後依照自己覺得答案的有用與否來給予點數;累積點數之後可以提昇自己的等級,可以發問更多問題,或者在Yahoo!奇摩中取得更多的服務功能,甚至有機會成為『知識名人』,網站將會給你個人的專屬介紹,如此可以提高個人知名度。這樣的機制會讓發問跟回答的人認真的參與,而不會像一般留言版一樣隨便留下無用的訊息。
依Yahoo!奇摩公佈的數據顯示,到七月底為止問答資料已經突破160萬筆,短短八個月增加的資料量十分驚人。根據創市際市場顧問研究在今年五月份所進行的搜尋引擎調查顯示,Yahoo!奇摩知識已經快速攀升到台灣地區搜尋引擎流量的第二名,首度超越Google台灣。顯見有較高回應精確度的知識搜尋已經快速的被網友所接受。此外,中國入口網站也紛紛推出知識搜尋服務,如去年11月,新浪網就推出了自有的知識搜尋服務『愛問』,而上個月中國百度則是推出了『知道』這項新的知識服務網站。
知識搜尋服務的內容資訊是不是真的都能成為『知識』猶未可知,但對想要找到問題解答的人來說,這也是一個方便而且更省力的方法,免除了在搜尋引擎茫茫網海中一頁頁找尋的困擾。相對於搜尋引擎,知識搜尋有點『社群網站』的味道,能夠創造使用者的黏度,成為使用習慣。而搜尋結果是在知識搜尋網站中,並不會像傳統搜尋引擎一樣把結果導向其他網頁去。因此對業者來說,流量增加是可以預期的現象,要創造收益模式會更容易。雖然目前Yahoo!知識搜尋服務僅有韓國、日本、台灣有做,但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這項服務將遍及全球,成為網路服務的明日之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