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15, 2005

新巴塞爾協定,考驗銀行風險管理能力

  風險管理原本就是企業管理的一大重點,對於金融業者來說更是重要。由於金融業者的經營穩定度和市場經濟息息相關,因此國際間大多採用共同的風險管理標準,也就是巴塞爾協定(The Basel Accords)。不過為了因應新的市場變化,新巴塞爾資本協定(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s)也應運而生,台灣地區預計在2006年底前全面實施,屆時所有銀行業者都必須符合這項標準。

  巴塞爾協定起源於1974年的聯邦德國赫爾斯塔銀行(Herstatt Bank)和美國的佛蘭克林國民銀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閉事件。由於這兩家國際著名銀行倒閉引發相當大的問題,於是十大工業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瑞典、比利時與荷蘭)就決定提出一個具體監督銀行業者的方案:巴塞爾協定。原先的巴塞爾協定是在1988年所制訂公佈,目的是確保國際銀行有其適當的資本水準,並且能以此標準建構公平競爭的條件。這項協定主要是界定金融業者衡量風險情況以及資本適足率的標準,簡單的說,各家銀行可以自行衡量風險情況,但最低要求是,資本適足率無論如何不可低於8%。由於這項標準受到肯定,因此成為全球金融業者的共同標準,目前有百餘國遵守此協定。

  不過,舊的協定衡量風險的方式較為簡單,已經無法反應現在的金融體系,例如缺乏信用風險的計算方式以及有擔保品的債權計算方式。因此,2001年時就提出了新的巴塞爾協定,並且於今年6月正式通過。新的協定除了新的資本適足率計算方式外,還增加了監督審查以及市場紀律的相關規範。

  新的資本適足率計算方式雖然跟上了時代,但是也更加的複雜。簡單的說,新的資本適足率計算方式為:(自有資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作業風險 )。但是風險的評估方式就是銀行業者的一大考驗,尤其是以往極少被注意的作業風險的部分。中華經濟研究院財經策略中心主任楊雅惠日前發表專文表示,風險管理未來必須做到資源和功能統合,這將會考驗金融業對資訊蒐集、處理的管理技術,銀行業因此必須投資大量資金以建構資訊軟硬體設備。

  當然對於資訊廠商來說,這正是拓展商機的大好機會,因此資訊安全大廠例如BEA、賽門鐵克等已經積極介入風險管理市場,研發出可以符合新巴塞爾協定的風險管理軟體。不過即使有軟體的幫助,系統導入仍然必須要有相關的風險管理知識以及顧問輔導,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建制完成的。這也考驗著金融業者內部控管以及資源整合的能力,如果能儘速符合標準,將對銀行在全球金融業的評比有正面的助益。但反之如果無法達到標準,恐怕將會在激烈的競爭中遭到淘汰。

達美與西北航空雙雙破產

  油價節節上漲,影響層面很廣,其中對於航運業者的影響更大。昨天美國第三大航空公司達美航空 (Delta)與第四大航空公司西北航空 (Northwest)雙雙申請破產保護。

  美國的六大航空業者中,第二大航空公司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於2002年12月提出破產申請,第六大的美國航空(US Air-ways)則是在2004年9月提出,現在連達美和西北航空都宣告破產,只剩下第一大業者美利堅航空(American Airlines)以及第五大的大陸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碩果僅存。

  美國的航空業者為什麼這三年內接連破產,主要原因就在於成本大增。美國的航空公司在911恐怖攻擊行動後,就因為高額的保險費用和節節上漲的油價而大喊吃不消。今年油價屢創歷史新高,更是讓原本已經捉襟見肘的財務問題雪上加霜。國際原油價格從2001年的每桶16美元低點一路攀升到近日的每桶70美元,光是去年到今年就漲價了60%。在成本大幅增加之際,營收卻沒有相對成長,導致連年虧損。

  除此之外,人事成本的費用也讓傳統航空公司頭痛。以達美航空來說,員工退休金計畫仍然有106億美元缺口。西北航空則是遭遇到機械師工會的罷工問題;由於減薪和裁員幅度沒辦法和機械師工會達成共識,機械師工會從8月20日罷工至今尚未復工,影響正常營運。

  相對於傳統航空公司的連年虧損,廉價航空公司倒是大有斬獲。例如JetBlue航空從2002年4月開始,連續14季都有獲利盈餘。面對這些廉價航空公司的削價競爭,傳統航空公司在成本控管上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廉價航空公司之所以可以將價錢壓低,主要策略包括採用單一機型的中或小型短程客機,飛機來源儘可能以租用取代購買,並且將維修外包,如此可以降低飛機取得及維護成本。航班的安排則盡量在大城市之間往返,增加班次,並且選擇在大城市的二線小機場起降,也不使用空橋,這樣可以降低航次成本。飛機上則不供應免費餐點,空服員數量減少,用較小的座椅以增加座位,甚至乘客沒有固定座位以節省劃位的人力和電子處理成本,允許貨品托運的重量也大幅降低,以增加每航次的利潤。

  國內的航空公司也正遭受到油價大漲的衝擊,達美和西北航空的破產也正是一個警惕。未來航空業的生存可能全繫於成本控管的能力,雖然長途航空沒辦法做到廉價航空公司這樣,但其節省成本的方法仍然可以當作借鏡。

eBay購併Skype,值得嗎?

  網路電話龍頭Skype營運至今大約兩年時間,用戶數不斷成長,且不斷推出新的付費服務和語音應用,也因此近來購併傳聞不斷。傳出有興趣購併Skype的有News Corp.、Yahoo!、Google以及微軟等大企業,但昨日謎底揭曉,電子商務巨人eBay以26億美元宣布購併Skype。

  這項購併案可說是跌破專家眼鏡,因為語音通訊市場和線上拍賣市場看似沒有直接關連性。而且購併的金額也出乎意外的高,除了13億美元的現金和價值13億美元的股票之外,如果2008到2009年能達成預期業績目標,eBay將額外支付最高15億美元,因此這項交易有可能高達41億美元。以目前Skype的收益來說,估計一年也只有5,000萬歐元到8,000萬歐元左右。不過Skype會員增加的幅度十分驚人,半年前3,000萬的會員現在已經成長到5,400萬人了,其使用率、會員數和技術目前在業界處於領先地位,因此eBay不惜重金購併。

  從eBay目前的營運狀況來看,美國地區網路拍賣市場已經成熟,因此若是要追求企業營收成長,就必須要跨足其他事業,或是擴展相關事業。eBay過去幾年來陸續用收購的手段,跨足線上交易、網路分類廣告登錄、房地產租賃資訊登錄、以及購物比價等網路事業,因此這次的收購似乎也是順理成章--要讓eBay成為『電子商務』的最大入口網站。

  目前線上拍賣市場或是線上購物市場,買賣雙方主要是用Email當作通訊工具,eBay將來很可能會結合Skype,強化『點選通話』功能,讓買賣雙方能在線上及時互通文字或者語音訊息,可以有助於顧客服務以及產品介紹。Skype目前用戶有半數是歐洲居民,正好對主打美國市場的eBay推廣業務有正面的幫助。而光就Skype本身的獲利機制來看,雖然用戶之間互相通話免費,不過PC to Phone的SkypeOut以及Phone to PC的SkypeIn付費服務都已經啟用,此外還有語音信箱服務,未來預計還會加入視訊電話的功能,獲利模式已經慢慢建立起來了。語音通訊極有可能在未來成為網路通訊的主流,不難想像eBay為何會積極購併Skype。

  不過,部分分析師認為,和Skype目前的收益相比,這項購併案的收購價格恐怕過高。事實上,在上週四傳出eBay可能購併Skype的消息後,eBay股價不升反跌,因為投資人擔心高額收購會稀釋股權。短期來看,Skype的收益恐怕不會因為和eBay各項服務結合而有太大的成長,而eBay雖然可以在電子商務方面增加語音服務,但目前還看不出來對於本業的營收有任何實質的幫助。如果eBay想要增加線上交易買賣雙方的通訊方式,其實只需要用合作方式簽署授權協議即可,這樣成本較低,對兩家公司都有助益。

Kuro敗訴!會員也遭判刑

  P2P是科技進步之下的產物,可以讓使用者間交換數位檔案,也因此產生了許多關於侵權的爭議。國內外目前仍有許多軟體和音樂業者對P2P業者的訴訟案件正在進行中。而在國內,歷經了兩年又一個月的訴訟,IFPI和Kuro之間的官司於日前做出一審判決,由IFPI勝訴。包括飛行網(Kuro)的3名負責人以及一位會員都被判處有罪。

  這次Kuro敗訴,主要是在於法官認定Kuro明知P2P技術平台交換的音樂檔案有可能違法,但仍以廣告宣傳的方式,表示加入會員可以有聽不完的歌,吸引使用者加入會員,等於和使用者間有共同犯意。至於被判有罪的陳姓會員,則是因為下載的音樂超過900首,且大部分都是一張專輯中的兩、三首歌,已經超過著作權法中合理重製的範圍。

  國內外對於P2P是否違法一事仍然沒有定論,多次訴訟雙方均有勝敗,不過目前各國訴訟均屬民事官司,Kuro案卻是刑事判決,是全球首例。一般均認為,P2P技術是軟體科技工具,發展這項技術並不違法,IFPI也同意這項看法。問題的爭議點在於,使用者利用P2P技術交換的檔案,沒有辦法確定版權是否合法,P2P業者也缺乏管理的機制,加上P2P業者有從這項技術中獲利,同時影響了唱片業者的收入,因此才會訴訟不斷。

  IFPI表示,目前全球合法營運的音樂網站超過230個,被下載的歌曲次數也超過5億次,顯見音樂下載市場已經漸漸成熟,也很有可能是未來的主要音樂取得來源,這也表示音樂和新科技還是可以合作的。但是就使用的技術來看,P2P檔案分享技術目前仍然有版權控管的問題,這方面技術問題以及執行層面仍須P2P業者和音樂業者合作才能解決。P2P業者不可以用『僅提供平台,對於會員交換的檔案合法性不負法律責任』來推託。

  Kuro則表示,他們有誠意解決版權問題,因此兩年來和IFPI開了十次會議,希望能就音樂版權與費用方面達成合作共識,其間新聞局也曾出面會商。但一直到判決結果出爐前不久,IFPI才對外宣稱該組織只有代表唱片業者進行訴訟的權利,對於音樂授權卻沒有經過業者允許,因此沒辦法達成任何協議。如果該組織沒有授權的權力,那麼為何要花兩年時間和Kuro會談合作呢?Kuro因此質疑IFPI使用兩面手法,一方面營造對Kuro的善意,另一方面卻藉此拖延時間以利訴訟成立。

  就目前的法律層面來看,著作權法對於個人的重製行為,明定『重製、傳輸他人著作在五份以內、金額在三萬元以內者』是屬於合理使用範圍。因此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只要交換的檔案或是音樂在這個範圍內,都還是合理使用。不過,著作權人因檔案交換分享而損失其權益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了因應新的技術和網路發展,適時的修法也是必要的。P2P業者如果想持續經營,也必須由技術層面和管理機制來解決侵權爭議。而唱片業者也必須體認到,不能只是守著舊的行銷模式,必須跟上時代潮流和技術廠商合作,發展新的合作模式,才能創造雙贏。

颶風肆虐,動搖美國經濟

  這次卡崔娜颶風(Katrina)對美國南部各州造成相當大的傷害,素有爵士之都美譽的紐奧良市也被迫棄城。除了直接的生命財產損失之外,紐奧良全城淹水的所造成的破壞恐怕需要耗費數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風災對經濟的影響跟衝擊已經逐漸浮現。

  就整體經濟來看,路易西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等受創地區佔美國國內生產毛額的3%左右。外資券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表示,除了需要重建的紐奧良之外,其他地區應該可以在三週之後恢復大部分的運作,若是三週之內這3%的GDP下降50%,那麼當季全美GDP成長將會減少1.4%。因此就整體經濟成長層面來看,短期是有影響,但衝擊可能會因為災區重建所產生的建設需求而抵銷。

  不過,那是僅就整體經濟成長率來看。由於受災地區地位特殊,是美國地區主要的農產品以及工業進出港口所在,佔美國航運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停止營運這麼長一段時間勢必造成很大影響。尤其紐奧良市是全美第一大港,同時也是主要的原油進口港以及精鍊廠所在,此地所精鍊的石油產品大約是全美總量的14%,因此勢必衝擊美國能源市場。目前國際原油價格迭創新高,各國都有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這一年來接連調升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壓力的政策,可能會因此停止。對於好不容易有回溫的美國經濟來說,可說是一大打擊。

  對於企業來說,原物料和製成品進出口也受到影響。目前部分海運已經轉由鄰近的休士頓和紐澤西等港口進出,但能協助消化的量畢竟還是有限。況且這樣一來,原先的物流動線會大大的變更,造成物流成本的負擔。此外,目前預估保險業者可能會支付至少250億美元的理賠金,一般均認為這會讓全球保險費率調升,增加全球企業營運成本。

  天災難以預測,事前的防範和事後的緊急應變措施一樣重要。對於政府來說,攸關生命財產安全的基礎建設應該比造橋鋪路等經濟開發建設還要重要;對於企業來說,無論生產設備、物流管理、貨品儲存或是資料備份,都一定要在平日就有緊急應變方案,並且定時測試可行性,以便在緊急危難發生時能夠迅速反應,恢復正常營運。台灣也是颱風肆虐的地區,這次卡崔娜颶風的災害或許可以給我們一個警惕。

最可能成為全球知名領導品牌的中國企業

  中國企業在近幾年逐漸崛起,逐漸受到其他國家和企業重視。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公司對企業界人士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未來十年內,最可能成為全球知名領導品牌的中國企業是聯想電腦,其次是海爾集團和中國銀行。

  聯想在購併了IBM的個人電腦部門後,其全球知名度大幅提昇。由於可以沿用IBM的部分品牌商標例如桌上型電腦的ThinkCentre以及筆記型電腦的ThinkPad,因此可以預期聯想的品牌價值將在近幾年內水漲船高。明年度的Interbrand全球百大品牌中,可能有機會見到聯想電腦。

  至於海爾集團,其營業額和在中國的影響力是在聯想之上的,只是目前海爾集團的主要市場仍然是中國大陸,在海外並沒有推出自己品牌的產品,因此在全球品牌的實力仍然比不上聯想電腦。

  其他有機會成為領導品牌的企業中,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也被列入前十大,主要是因為前一陣子的購併案。雖然中國海洋石油意圖購併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的案子,最後因為美國國會的杯葛而作罷,但也讓全球企業界注意到這家中國最大的海上石油及天然氣生產商。中國海洋石油擁有渤海灣、南中國海西部、南中國海東部和中國東海四個主要產油地區,而且在海外地區如澳洲等地也擁有石油資產。日前中海油公司也宣布,今年截至六月份為止,上半年公司淨利潤達到118.3億元人民幣,創下該公司歷史紀錄。也因此中海油公司未來發展情勢也被看好。

  十分有趣的是,品牌未來性的調查排名和目前知名度排名居然不一致。目前中國企業知名度調查排名中,第一名是中國銀行,其次是中國民航和青島啤酒。聯想電腦以及海爾家電反而分居第六名和第九名。

平息版權爭議,Google Print計畫暫停

  Google在去年10月份推出新的服務計畫Google Print,這項計畫是準備將圖書館的藏書內容掃瞄並經由文字辨識之後,把內容數位化,做成線上圖書全文檢索系統。這個計畫十分龐大且耗時,因此一直都只是在測試階段。不過日前Google宣布將在今年11月前暫停這項計畫,主要原因就是版權問題。

  原先Google計畫投資兩億美元,已經和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等圖書館以及紐約公共圖書館取得共識,預計在2015年前將館藏圖書全部數位化,讓全球各地讀者能夠在線上搜尋到圖書的內容。

  但這項計畫推出以來,一直受到質疑,因為各大學圖書館的館藏圖書,其版權仍然屬於原出版社和作者所有。圖書館的圖書借閱是有其限制的,通常同一本書不會有重複收藏,借閱時間也有限制,因此比較不會有侵犯版權問題,也不會影響太多讀者購買書籍的意願。既使有人借閱書籍後拷貝複印下來,也只是少數行為,對出版社和原作者權益影響不大。

  不過Google Print計畫發表後,對出版業界影響就十分深遠了。因為這可能造成相當比例的讀者轉而在線上閱讀,而不會花錢買書。美國出版社聯會就表示,『這項計畫是大規模地、系統性地侵犯版權』。雖然Google表示,書籍內容檢索功能將只是部分性的秀出你所檢索條件的相關內容前後數頁,而不會一次讓使用者可以下載整本書,且目前技術可以讓使用者無法直接列印,因此對出版業者跟作者影響不大。但大部分出版業者對此說法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只要使用者多花時間,自然可以取得整本書的內容,而且使用者不難找到可以列印內容的方法。再者,有相當比例的讀者是對某本書其中一章或者一個觀念有興趣才買書的,Google Print計畫將會把這些讀者購書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為平息這些爭議,Google宣佈暫停計畫到十一月,希望出版社和作者在這段期間內知會網站那些書籍不希望被掃瞄,這樣Google可以將這些書籍剔除,不納入線上圖書館中。但出版業界普遍認為,這種作法等於將保護版權的責任轉移到版權所有者和著作權人的身上,根本不符合著作權法規定和精神,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積極作法。

  其實亞馬遜(Amazon)就已經有將部分書籍的前幾頁內容數位化,好讓讀者能夠先睹為快,決定要不要買書。為了這幾頁的內容,亞馬遜也花了不少時間和出版業者以及作者溝通。相比之下,Google不主動和版權所有者聯絡,而要求版權所有者告知哪些書籍不希望上線,就顯得過於強勢。

  如果光就書籍和知識搜尋來說,Google Print計畫確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性。Google Print產品經理史密斯表示,有些書根本已經無法在市面上取得,或者讀者不知道相關內容應該找什麼書,因此該計畫可以對知識傳播帶來正面的影響。出版業者則認為,即使該計畫有助於知識傳播,但對於原著作權人的版權也應予以尊重,如果因此讓著作權人沒有辦法如預期的獲得應有的報酬,恐怕將會影響創作的意願,也非讀者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