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06, 2007

休假的文化差異

  七八月份是旅遊的高峰期,不過如果你到法國去旅遊,可能會發現許多的商店都關門了,感覺整個國家大半的人似乎都休假去了。

  這種休長時間年假去度假的現象在歐洲很普遍。儘管美國與西歐有相當的生產力,生活水平也不相上下,但美國人的年假大約只有歐洲人的一半,亞洲國家則更短,而且較少會連續休十天以上的長假;即便休假,往往仍和辦公室保持聯絡,也會收發公司的Email。歐洲人則常常休假三週以上,期間完全不碰公事,充分享受假期。

  這種休假文化上的差異有很多種說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d Prescott教授認為,稅賦是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因素。歐洲國家的邊際稅率遠高於美國和亞洲國家,這就表示,大部分的收入得交給政府,因此普遍失去了加時工作的動力,通常只要收入能供他們生活休閒就夠了。

  華頓商學院的人力資源中心主任Peter Cappelli教授卻不這麼想,他認為工會化的程度才是歐洲人的工作時數和休假遠高於美國人的原因。大部分歐洲國家的工會都更為強勢,在政界和商界的影響力也遠較美國或是亞洲國家來的深遠,因此能夠向雇主爭取更多的權益。相對來說,美國和亞洲國家的勞動法規和政策往往對雇主較為有利。

  不過,既使工會可以爭取更多的權益,還是不能解釋為什麼歐洲人會選擇悠閒的長假而不是可以常常休息的短假。華頓商學院的Mauro Guillen教授認為,歐洲人的自我價值往往和擁有名車華廈沒什麼關係,而是在於能否享受精彩的假期。尋找樂趣的能力是歐洲社會普遍的成功標誌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歐洲人懂得享受生活,但較高的失業率卻也可能是因為較佳的勞工福利所致。較多的帶薪休假、較佳的工資水平和保險退休金制度,意味著生產、營運成本的增加,可能會使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採取較為緊縮的政策,使得職缺較少。而可能也正是因為生活大於工作的觀念,讓歐洲的工作流動比美國和亞洲地區來的低。以德國為例,原西德部分的工作機會較原東德地區為多,但東德地區人們卻很少真的到西部去找工作,他們寧願失業一段時間來等待居住地區的工作機會。

本文於2006-08-09發佈於華文企管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