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信用卡、現金卡卡債問題越來越大,月前政府規範發卡銀行的廣告以及文宣上必須清楚標示利率且禁止誇大不實,意圖提醒消費者注意卡債信用問題,不過仍有消費者被卡債壓的透不過氣來而尋求立委協助。日前立法院宣布將修正銀行法,規定雙卡利差不得超過十個百分點,想透過立法手段解決卡債問題,反而引起軒然大波。
信用卡的循環利息以及現金卡的償還利率,的確都有年息20%左右的高利率水準,確實對使用者造成很大的負擔。不過,利率水準的決定原本就應該是自由市場的正常機制,高利率反應的是高風險性以及高成本。雙卡業務不同於不動產或者動產貸款,是沒有抵押品的,消費者的償還能力只能藉由個人信用和收入水平來衡量,因此雙卡的放款業務實質上是小額信用貸款,風險不小。
光是一張卡並不容易造成卡債問題,通常都是民眾申請多卡、以卡養卡才會造成惡性循環。問題的重點在於銀行發卡的浮濫,以及民眾對刷卡消費、現金卡借錢的錯誤觀念所致。立法管制雖然的確可以減輕民眾負擔,但其負面影響甚大。銀行縮緊消費金融的信用貸款業務後,信用活動就會有走向地下化的趨勢,反而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再者,利率管制將會讓外資卻步,畢竟站在投資者的立場來看,只有自由競爭市場才有利基。根據麥肯錫調查,全球目前有十一個國家透過政府力量限制銀行利差,但都是非洲或中東例如利比亞、敘利亞等專制獨裁國家,若法案通過,外資法人恐怕會視台灣等同這些國家,屆時恐怕將會影響國際信用評比機構大幅降低台灣的評比。
根據高盛的評估,這項措施一旦真的實施,對於現金卡業務量較大的前幾名銀行包括台新銀、萬泰銀、中信銀、中華銀等,將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台新銀行可能獲利減少將近新台幣62億元,中信銀也將減少58億元。以目前銀行業者雙卡業務的放款成本來看,由於每次放款金額其實都不大,因此成本高達10%~12%之間,若立法硬性規定利差10%,那麼這項業務等於完全無利可圖,對銀行來說只是徒增風險。因此銀行將會以恢復收取年費、取消各項優惠例如免費停車、免費道路救援、機場貴賓室以及刷卡旅行平安險等,來降低成本。實際上國內會動用循環利息的持卡人約佔三成左右,這樣等於賠上了七成持卡人的福利,對消費者來說也不公平。
在這項修法預定案宣布後,股市連續大跌了兩天,光是金融類股就跌掉了一千一百億的市值。市場已經充分反應投資者和外資法人對這項法案的看法,因此立法院原定今日三讀表決,卻決定緊急喊卡,可能利用表決人數不足、重送朝野協商的方法將本法案無限期延後。
卡債的問題其實出在銀行及消費者身上,要檢討的是銀行的發卡浮濫,消費者償還能力的錯誤估計,以及社會風氣讓年輕人放縱購買慾。如果沒有從「消費者教育」、「銀行發卡獎勵機制」、「債務協商機制」來著手解決,那麼就算利息僅有10%~12%,仍然會出現許多誤以為利率較低而盡情刷卡的卡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