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唱片業者對於越來越發達的網路和數位音樂都感到頭痛,因為這讓他們實體唱片銷售量連年下滑,數位版權管理技術就是這樣應運而生。不過,過度的保護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日前被揭露採用間諜軟體技術Rootkit來安裝數位版權管理軟體的Sony BMG,因而造成使用者的反彈,就是一例。
數位版權管理技術(DRM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已經發展了好幾年,其中態度最為積極的就是唱片業者。前幾年所用的技術多半是光碟防拷技術,但通常不用多久便會遭駭客或者軟體廠商破解。即使不會使用破解防拷技術的一般使用者,仍然可以直接將CD音軌轉成MP3檔案,音樂依舊有散佈出去的可能性。因此這兩年業者開始朝軟體管理技術發展,當CD唱片置入電腦時,會要求安裝版權管理軟體,必須得到授權才能進行拷貝和轉檔的動作。
由於消費者不難發現,只要放入光碟時選擇不安裝數位版權管理軟體,還是可以照常做音樂轉檔,因此這項技術其實用途不大。Sony BMG為了避免這種不安裝管理軟體的情況,因此利用了Rootkit技術,偷偷在使用者電腦中安裝版權管理軟體,以確保使用者不會散佈或重製音樂。
不過,Rootkit這項技術是一種駭客技術,用來隱藏安裝程序,因此使用者不知道自己被安裝了監視軟體,而且也沒有可以簡單移除的方法。而這個軟體會跟Sony的伺服器互動,但是使用者根本不知道什麼資訊被送出去,實際上是有侵犯隱私權的爭議。加上Rootkit其實會在電腦偷偷的開後門,好讓伺服器跟使用者電腦建立連線,但這樣一來也增加了被駭客攻擊的風險。
揭露此事的是Winternals Software公司的程式設計師Mark Russinovichs,他本身是Rootkit技術專家,發現此事是因為他自己在Amazon購買一張Sony BMG的音樂光碟「The Van Zant Brothers」,結果放入電腦時他發現電腦執行速度變慢,似乎有程式在幕後執行,因此他利用各種反間諜工具偵測檢查,才發現上述軟體。事件發生後,Sony BMG的音樂光碟銷售量和Amazon上的推薦指數開始下滑,那張被檢查出有Rootkit軟體的光碟推薦指數甚至從三顆半星跌落到一顆半星。
為了平息眾怒,Sony BMG宣布內含Rootkit技術的音樂光碟僅有約二十餘款,且Sony BMG保證不會利用該程式收集任何使用者資訊。另外也已經協調該軟體開發廠商First 4 Internet,於上週發佈更新程式,可以讓使用者把該數位版權管理軟體移除。
智慧財產權固然是需要維護的,但也必須同時兼顧消費者隱私權和感覺。如果讓消費者感到不方便、被侵犯,甚至有種不被信任的感覺,都會造成消費者反感,最終還是會傷害到廠商本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